新闻热点

食品溯源体系建设拒绝纸上谈兵 二维码等电子追溯先行

发布时间:2015/10/08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可追溯系统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至食品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伴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爆发,食品溯源体系已有省市投入使用,但收效甚微。同时,我国食品溯源体系在建设与推广方面也还存在一些瓶颈。 食品安全问题波及食品市场稳定,关乎公众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而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有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先生也曾一再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必须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吃饭放心的食品。” 目前,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大致有三种:一种是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食品包装上加贴一个带芯片的标识,产品进出仓库和运输就可以自动采集和读取相关的信息,产品的流向都可以记录在芯片上;一种是二维码,消费者只需要通过带摄像头的手机拍摄二维码,就能查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查询的记录都会保留在系统内,一旦产品需要召回就可以直接发送短信给消费者,实现精准召回。 溯源体系建设不是孤立的 食品溯源体系利用应用条码、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联网系统。从食品生产到销售过程进行编码,形成一个以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市民可以随时通过食品回溯系统查到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的详细信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能快速识别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使得食品生产公开透明,有效监督企业提升食品卫生的质量。 同时,追溯系统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其他质量管理体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确保食品安全实施方法是HACCP、GMP和IS09000,都只是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但缺少将整个供应过程链接起来的手段。 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涉及环节众多,各环节对食品安全追溯意识不足。食品可追溯体系包括生产、物流、消费、监管等方面,只有各方面无缝衔接,才可能使消费者看到食品的可追溯载体实现“环环相扣”,相关部门才能在必要时对问题产品一查到底,消费者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保障自身利益的信息。但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对可追溯体系的认知程度并不相同,各环节的可追溯工作还有待加强。这些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督查整改,更需要经营者知道可追溯的重要性,认可并参与到这一制度的建设中。 加快物联网建设拒绝纸上谈兵 现有的溯源技术大多基于以物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如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利用这些技术,才能对农产品和食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管,建立起责任追溯机制。但是,很可惜的是,真正基于物联网而不是带有物联网特征的技术的溯源平台似乎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溯源系统或平台,标识是其关键,只有统一或间接统一的标识系统,才能兼容各类产品和系统,打通上下游生命链,进一步增加可移植性,降低成本。 由于各类标识编码标准复杂多样,统一标识这种理论上最优的方案,实际中实施的可能性极低,通过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标识解析服务达到间接统一标识是一种可实施的方案,基于标识解析的基础设施,建设食品溯源的工作也会大大简化。现在物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已经开始逐步在各个物联网应用领域开始应用。 查询系统为何无人问津 在上海在许多超市的蔬菜和肉类柜台附近,都有一台蔬菜肉类溯源机,市民可以在这台机器上查询猪肉、牛羊肉、蔬菜、水产等多种食品的产地、运输等信息,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机器前大多冷冷清清乏人问津。 据了解,其实操作并不复杂,只需要将食品价格标签上的一行追溯码输入进去,就可以查到相关信息。不过,因为是联网使用,查询速度时快时慢,有时还会碰到网络连接失败等情况。而不少消费者也表示,即使知道如何使用,要输入一行长达20位的数码,也实在觉得麻烦。本来是一件方便消费者的好东西,却少人问津,除了宣传、指导不够,在一些细节上其实也可以更人性化一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二维码等电子追溯成先行军 根据食品溯源问题的技术需求,系统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食品生产和食品运输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管理者、监管机构以及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整个系统以生产链条为主线,引入了二维码、电子标签等信息化手段,采用CS/S和B/S构架。 据了解,根据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无锡将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性食品质量溯源管理物联网基础技术平台,扩大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签的食品安全可追溯范围,进行源头供应、处理、流通(包括批发、配送、零售和团购等)和消费各个环节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管理,实现对地产环境和农产品相关信息的实时采样、传输、处理和远程监控的智能化。重点选取果蔬、畜禽、水产三个子项目分别实施。 同时,政府在食品安全溯源方面已经有所作为。北京、吉林、河北、江苏、甘肃等地工商部门在部分地区试行推广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建设;山东、福建、广东等地工商部门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着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同时,为了搭建农业现代物流全供应链管理平台,进而实现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可追溯,农业部所推行的“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管理与追溯”项目。 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了计划用三年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国正在进行3批共35个城市的食品溯源体系建设试点,首批10个试点城市已全部建成追溯体系并投入试运行,初步实现了追溯功能。在2013年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等要求。此外,在今年7月初,卫计委已发布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其将替代过去的《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并进一步细化《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更新原标准中不能适应当前食品生产现状的内容,以加强引导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出处:物联中国作者:小雨(责任编辑: 朱云 )
上一篇:扫扫二维码 就知“出生地”:肉菜追溯体系
下一篇:农产品要上红黑榜,食品安全要推黑名单进口奶粉和红酒,以后都会盯牢